一、关于我们
瞳瞳计划是一个服务低收入家庭流动儿童的公益团队。自2020年5月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与实践运用艺术教育促进流动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在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中,我们选择的是摄影,将摄影与社会情感相结合,设计系列主题课程。通过与长期服务流动儿童的在地社区机构开展学期制合作,课程在流动人口社区落地。
二、合作社区

9月至10月上旬,我们将开展 2 场线上和1场线下共学(地点在广州市内,时间为1天,一般会选择周末或志愿者们方便的时间),围绕流动儿童、摄影与社会情感的结合进行分享和讨论,依照教案集中备课,确认分工和注意事项。我们会为远距离参与线下共学且经济困难的志愿者提供交通和住宿津贴。
你将前往其中一个线下社区点,与伙伴们一起开展为期约2个月的儿童摄影+社会情感能力活动,包含1次社区走访、7节儿童课程和1场社区展览。每天活动结束后,参与复盘反馈,书写陪伴笔记或田野笔记,与其ta志愿者协作整理儿童们的照片、在家长群中分享课程进展。温馨提示:因为社区工作性质中多方协作的不确定性,这其中会有各种不可预见的惊喜和挑战。如果开课时间出现变动,我们将通过邮件及时沟通。
主讲师将参考瞳瞳课程教案(瞳瞳计划将提供所有教学所需的资料、材料和支持,无需自主设计和研发教案),带领活动开展。夏令营期间,你将根据教案自行制作简单的教学PPT,并准备材料清单。每天活动开展前,组织志愿者们一起备课,讨论各环节与具体内容设置,确认各自的分工。每天下午前往社区,与志愿者们分工协作,开展活动。活动结束后,整理保存当天产出资料,并在社区及时进行课后复盘,讨论分享当天活动开展情况和参与体验。1. 对社区公益机构的运营有基本了解,喜欢沟通和团队协作。2. 具备面向小学或初中阶段学生的教学或相处经验,具备基础的艺术实践知识和艺术审美能力。3. 课堂随机应变能力强,喜欢与儿童互动并能得到儿童的尊重,愿意关注性格多元的儿童,相信儿童的可塑性,及时反馈问题。4. 教育、社会工作、摄影艺术等相关背景;有社区工作或乡村支教的相关经历。
陪伴师将支持一个小组 3-4 名儿童的成长,与主讲师协作完成教案中的活动,引导儿童完成小组创作或户外拍摄。同时,在社区的创新教育环境中,儿童难免会遇到冲突与矛盾。你也将充分发挥自己的沟通能力,支持儿童参与矛盾协商与解决。在每天活动结束后,完成一篇陪伴笔记,这也将见证你在参与公益过程中的成长记录。除此之外,我们也期待你和其ta志愿者协商,共同承担在家长社群中分享有关儿童的照片、作品和鼓励的任务。2. 认可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愿意倾听和了解儿童的想法。3. 教育、心理、社会工作等相关背景。有儿童小组活动带领等相关经历。对纪实摄影、影像发声等艺术与社会议题相结合的形式感兴趣。
观察者将灵活借用人类学的观察方法,将活动中所见所闻用文字、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用以客观分析儿童的参与和变化。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鼓励你根据实际情况,参与、部分参与或不参与活动开展。在每天活动结束后,完成一篇田野笔记。除此之外,我们也期待你和其ta志愿者协商,共同承担在家长社群中分享有关儿童的照片、作品和鼓励的任务。1. 拥有访谈、田野观察、传播等方面的相关理论或实践经验。2. 人类学、社会学相关专业背景。创意写作和自媒体运营等实践经验。· 完整参与(出勤率达到90%)即可申请志愿者证明。· 走访许多有意思的社区、参加内部共学和茶话会,获得流动儿童、教育实践领域伙伴的专业支持。· 如果你受到项目的启发,在学期活动之外,主动发起与流动人口社区议题有关的艺术、教育等公益行动,我们将有小额资金支持你!· 温和、坚定、不卷的团队伙伴,学习从儿童的叙事、视角和思维审视世界。· 与生活在流动人口社区中的儿童、家长、社区工作者从陌生到熟悉,寻找到独特的动力。1. 扫描二维码填写申请表(15分钟)。提前提交申请的伙伴将优先得到考虑。本次招募最终截止日期为8月31日23:59。

2.初审通过者将收到腾讯会议面试邀约的邮件(面试时间约30分钟)。3.正式入选的志愿者将签订协议作为约束,我们希望您珍惜公益资源和您的个人名誉,在认真评估时间、兴趣和投入度后再填写申请。小提示:如果您在填写申请时需要特殊支持,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我们将为您答疑解惑。我们非常重视申请表内容体现出的具体和真诚,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很遗憾不能邀请每一位申请的伙伴与我们进行1对1的面试交流。如果您未能入选本期课堂志愿者团队,您也将在招募截止后收到我们的邮件答复。